復姓,是中國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書于宋代的《百家姓》,收錄約60個復姓,但各種史書中出現過的復姓,要遠多于此。雖然現在復姓人口不多,復姓在生活中也不是很常見,但人們對復姓并不陌生。因為很多武俠小
復姓,是中國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書于宋代的《百家姓》,收錄約60個復姓,但各種史書中出現過的復姓,要遠多于此。
雖然現在復姓人口不多,復姓在生活中也不是很常見,但人們對復姓并不陌生。因為很多武俠小說,酷愛使用復姓。比如在金庸的武俠世界中,有獨孤求敗、東方不敗、令狐沖、慕容復、歐陽鋒、公孫止、赫連鐵樹,等等。
復姓的起源,豐富多彩。有來自官職的,比如司徒、司馬、司空、太史,有來自封地的,比如令狐、淳于、申屠、上官,有來自祖先名字的,比如皇甫,有來自居住地的,比如歐陽、東郭、西門,有來自排行的,比如第五。還有一個復姓,公孫,來源實在過于復雜,無從說起。
古代,特別是宋明之前,復姓名人特別多。
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姓氏文化尚未成熟,但復姓已經出現,并達到高潮。
比如,《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的孔門七十二賢,就有很多復姓。比較著名的有,端木賜,字子貢;顓孫師,字子張;澹臺滅明,字子羽;公冶長,字子長;司馬耕,字子牛;公西赤,字子華;巫馬施,字子旗;漆雕開,字子開。其他還有公晳哀、公伯寮、公孫龍、公祖句茲、公良孺、公夏守、公肩定、宰父黑、叔仲會,等等,不一而足。
端木賜,字子貢
秦漢時期,姓氏文化已基本定型,這時的復姓也很多。
比如,漢高祖時有夏侯嬰、叔孫通、鐘離昧,漢文帝時有申屠嘉、淳于意、中行說、新垣平,漢景帝時有胡母子都、無鹽氏,漢武帝時有公孫弘、吾丘壽王、主父偃、司馬相如、司馬遷、公孫敖、公孫賀、公孫卿、東郭咸陽、東方朔,漢昭帝時有上官桀,漢宣帝時有梁丘賀、夏侯勝、諸葛豐、義渠安國,漢元帝時有歐陽地余、五鹿充宗,漢成帝時有淳于長,漢哀帝時有息夫躬,漢平帝時有公孫祿。
而且,漢朝還有新的復姓出現,周陽姓,就是趙姓所改,周陽由的父親趙兼,封為周陽侯,于是改為周陽氏。
漢末三國,仍有很多復姓,諸葛亮、司馬懿、公孫淵、夏侯惇、皇甫嵩、太史慈、濮陽興、邯鄲商、成公英、毌丘儉、令狐愚、鮮于輔、高堂隆、鐘離牧,等等,一時多少豪杰。甚至于曹操,都有傳說是夏侯氏之子孫。
震驚魏蜀吳三國的淮南三叛,就是曹芳、曹髦、曹奐時期為反對司馬懿父子專權,淮南地方所發生的三次叛亂事件,各路主角,不乏復姓。第一次,王凌、令狐愚反對司馬懿,第二次,毌丘儉、文欽反對司馬師,第三次,諸葛誕反對司馬昭,放眼望去,復姓何其多也。
諸葛亮,字孔明
十六國、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周邊少數民族進入中原,開始使用漢名漢姓。
很多人就將自己源出的部落或者氏族之名號,作為自己的姓氏。這一傳統,早在西漢時期就有了,王昭君的女婿,匈奴人須卜氏的骨都侯,就以須卜為姓,叫須卜當。
不同時期來到中原的不同少數民族,在本族凋零幾盡之后,殘余幾乎全部融入漢族,貢獻了很多復姓。比如,呼延、宇文、慕容、豆盧、沮渠、乞伏、禿發、赫連、拓跋、長孫、賀蘭、獨孤、尉遲、爾朱、斛斯、斛律、厙狄、賀若、賀拔、侯莫陳、萬俟、哥舒、沙陀、夫蒙、耶律/移剌、石抹、完顏,等等。
這些姓氏,大部分是其出身部落、氏族或者地方的名號。豆盧、厙狄、長孫與赫連不是,豆盧是慕容氏為避難而改的姓,厙狄可能是鮮卑段氏為避難而改的姓,長孫是拓跋部拔拔氏在孝文帝改革時漢化而改的姓,赫連是鐵弗人赫連勃勃自創的姓,寓意“徽赫與天連”。
雖然復姓人才輩出,但需要注意到,春秋戰國以后,復姓一直在減少、簡化、整合、重組。特別是復姓簡化為單姓,自古有之。
西漢太師、大司徒,馬宮,他是王莽的忠實盟友,本姓馬矢,因為不雅,于是改為馬姓。據說,陜西韓城姓同的和姓馮的,都自稱司馬遷后人,祖上為避禍,分別將司字和馬字增添偏旁部首,變為同與馮,各自為姓。
那些融入漢族的少數民族復姓,也在簡化。比如,匈奴須卜氏,早在西晉就簡化為卜氏,比如西晉易經大師卜珝,就是匈奴人。北魏孝文帝改革,大量的鮮卑復姓改為漢族單姓,比如拓跋改為元,獨孤改為劉,賀蘭改為賀,等等。
唐代,少數民族融入漢族者,大量通過賜姓或者諧音等方式,進行簡化。鐵勒人阿跌光進,被賜姓李。黨項人拓跋思恭,也被賜姓李,其家族旁系,后來建立西夏。沙陀人朱邪赤心,也被賜姓李,名李國昌,其子李克用,其孫李存勖,建立后唐。突厥人的阿史那氏,逐漸被簡化為史氏,他爺爺還叫阿史那斛瑟羅,他孫子阿史那昕逐漸就被叫做史昕。吐蕃人噶爾氏,祿東贊和論欽陵的后人,就以論為姓,比如論誠節、論惟貞、論惟賢,讀作《論語》的論。十六國時已融入漢族的羌姓夫蒙氏,也逐漸訛為馬氏,夫蒙靈詧逐漸被叫做馬靈詧。
復姓也有過反撲?!妒畤呵铩酚涊d,五代十國時期,楚國天策府十八學士之一的元恒,為了避楚王馬殷之父馬元豐的偏諱,改為復姓,改叫拓跋恒。
但總體趨勢不變,復姓簡化是主流。明朝以后,復姓簡化,更是勢不可擋。
因此,到如今,復姓已經非常少見。
根據公安部《二〇二〇年全國姓名報告》:
當仁不讓的絕對第一大復姓,是歐陽,約有111.2萬人。
其他人口較多的復姓,還有:上官,約有8.8萬人,皇甫,約有6.4萬人,令狐,約有5.5萬人,諸葛,約有4.8萬人,司徒,約有4.7萬人,司馬,約有2.3萬人,申屠,約有1.9萬人,夏侯,約有1.1萬人。
以上復姓,都是正宗的漢族姓氏。
還有賀蘭,大約有1.0萬人,完顏,大約有0.6萬人,慕容,大約有0.5萬人,尉遲,大約有0.4萬人,長孫,大約有0.3萬人。
這幾個源出少數民族,賀蘭、慕容、尉遲、長孫,均出鮮卑,完顏,源自女真。這幾大復姓,歷史上也都有對應的簡化單姓,比如有賀蘭改姓賀的,慕容改姓慕的,完顏改姓完或者王的,尉遲改姓尉的,讀作玉。
根據公安部《二〇二一年全國姓名報告》,常見復姓“聚居”的特點突出,在特定省份的分布較為集中。歐陽33.86%分布在湖南;上官22.05%分布在福建;皇甫32.72%分布在河南;令狐75.60%分布在貴州;諸葛31.06%分布在浙江;司徒88.19%分布在廣東;司馬30.28%分布在河南;申屠95.15%分布在浙江;夏侯74.87%分布在江西;賀蘭17.89%分布在湖南;完顏58.56%分布在河南;慕容70.94%分布在廣東;尉遲27.64%分布在河北;長孫97.02%分布在陜西。
常見復姓地理分布情況
最后,中華文化圈的其他國家也有復姓。日本,幾乎全都是復姓。韓國也有復姓,最大的是南宮,約有1到2萬人,接下來是諸葛、司空、鮮于,各有三四千人。越南也有復姓,比如歐陽,另外還有獨具特色的一些復姓,比如阮福。
1、中國復姓大全排名
第五名:司馬
目前,司馬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49位,人口2.8萬人。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司馬這個復姓主要存在兩個源流。一是出自西周擔任“司馬”的大臣程伯休父,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二是源于陳姓、田姓,出自春秋時期司馬穰苴。西漢時期,司馬遷是著名的史學家。到了三國時期,司馬懿等代表的司馬氏成為當時的世家大族。公元266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公元317年,司馬睿建立東晉。西晉跟東晉一共出現了15位司馬姓氏的皇帝。
第四名:上官
目前,上官姓的人口約為7.5萬人。對于上官這個復姓的起源,則要追溯到春秋這一歷史階段。彼時,,楚懷王封他的小兒子蘭為上官邑大夫,蘭的后代子孫遂以邑名為姓,稱上官氏。到了唐朝時期,上官姓氏已出現于中原的河南地區,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期的大臣上官儀,就來自于河南地區。就上官這個姓氏的名人,唐朝時期有才女上官婉兒,宋朝則有禮部尚書上官鼎等。
第三名:端木
對于端木這個復姓來說,據歷史文獻《端木氏家譜》等記載,端木源于羋姓(源于軒轅氏),出自西周初期周文王姬昌之師鬻熊之后端木典。在端木姓氏的歷史上,最具代表的名人就是孔子的徒弟端木賜。在春秋戰國這一歷史階段,端木賜(子貢),歷任魯、衛諸國宰相,曾經游說吳國,出師敵齊以存魯。端木賜是衛國人,古代的衛國在今河南淇縣一帶,全國端木氏家族便發祥于這里。
第二名:太史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太史這個復姓的起源主要有兩個,一是以官名為氏。西周、春秋時有太史(太史令、太史丞)官,其后代以祖上官職“太史”銜為姓,稱太史氏。二是出自黃帝的姬姓,,周文王的孫子胡于蔡,又稱蔡仲,其后人有的以太史為氏。對于太史這個復姓的名人,三國時東吳名將太史慈勇猛無雙,是當時媲美關羽、呂布的猛將。
第一名:歐陽
歐陽作為中國第一大復姓,據2014年統計,歐陽姓的人口約為324萬。歐陽姓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踐的祖先出自夏朝時期的姒姓。到了越王無疆時,被楚所滅,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因而姓“歐”或“歐陽”。唐宋這一歷史階段,歐陽詢、歐陽修等是該姓氏的代表名人。
2、歷史上著名二十四家復姓與杰出代表人物
在中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復姓曾經在歷史舞臺上舉足輕重,其中有司馬、宇文、拓跋、慕容、耶律、完顏、赫連、沮渠、乞伏、禿發十個復姓開基立國。
諸葛、長孫、尉遲、斛律、賀拔、歐陽、皇甫、達奚、呼延、爾朱、上官、左丘、獨孤、公孫十四個復姓在歷史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
一、開基立國的十大復姓
1.司馬炎開創晉朝,歷16主共155年。
2.慕容俊建立前燕,歷3主34年。
3.慕容垂建立后燕,歷4主共24年。
4.慕容德建立南燕,歷2主共13年。
5.慕容永建立西燕,歷7主共10年。
6.乞伏國仁建立西秦,歷4主4共7年。
7.沮渠蒙遜建立北涼,歷3主共19年。
8.禿發烏孤建立南涼,歷3主共18年。
9.赫連勃勃建立胡夏,歷3主共25年
10..拓跋珪建立北魏,歷15主共157年。
11.宇文覺建立北周,歷5主共25年。
12..耶律阿保機建立,遼國,歷8主共210年。
13.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歷10主共120年。
以上復姓除開國君主之外,著名代表人物如下:
司馬錯、司馬遷、司馬懿、司馬睿、司馬光。
慕容庾、慕容皝、慕容沖、慕容恪。
拓跋燾、拓跋宏、宇文泰、宇文邕、宇文化及、耶律休哥、完顏宗弼(兀術)。
二、歷史上占據一席之地的復姓
1.諸葛氏,在三國舉足舉輕重,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諸葛長民(東晉)諸葛爽(唐朝)。
2.長孫氏在南北朝、隋唐影響深遠長孫肥(北魏)、長孫嵩(北魏)、長孫儉(北周)、長孫晟(隋朝)、長孫無忌(唐朝)
3.皇甫::皇甫規、皇甫嵩。
4.尉遲:尉遲迥、尉遲恭。
51斛律斛律椿、斛律金、斛律光。
6.賀拔:賀拔勝、賀拔岳。
7.上官:上官桀、上官宛兒。
8.歐陽:歐陽修、歐陽詢。
9.達奚:達奚武、達奚長儒。
10.呼延:呼延贊、呼延慶。
11.左丘:左丘明
12.爾朱:爾朱榮、爾朱兆。
13.獨孤:獨孤信、北周明敬皇后、隋文獻皇后、唐元貞皇后。
14.公孫:公孫瓚、公孫度、公孫淵。
以上復姓,為歷史上常見,歷經滄桑,有的復姓己經淹沒于歷史長河中,默默無聞于世。
3、中國現存81個復姓,人口最多的5大姓氏
文|Lady格蕾絲
中國共計有23813個姓氏,目前在用的姓氏有6150個,其中包括81個復姓。
2020年,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布全國姓名報告,排名前五的復姓分別是歐陽(111.2萬人)、上官(8.8萬人)、皇甫(6.4萬人)、令狐(5.5萬人)、諸葛(4.8萬人)。
這幾個復姓雖然人口數量不多,但每一個都是來頭不小,值得說道一番。
01 歐陽
上古有八大姓氏,分別是姬、姜、姚、嬴、姒、妘、媯、姞。
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歐陽姓源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會稽,傳至越王勾踐的第七世孫無疆時為楚國所滅。
無疆的次子蹄改封烏程歐余山南部,而山南為陽,他的封號是“歐陽亭侯”,后世子孫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陽、歐、區三個姓氏,歐陽氏后人尊無疆為歐陽姓的得姓始祖。
歷史上,歐陽氏門中名人輩出。西漢時期的歐陽生,曾從伏生學習今文《尚書》,后傳授給弟子倪寬,倪寬又傳授給歐陽生的兒子。歐陽生的子孫代代相傳,八代都以研習《尚書》而聞名,漢時稱為“八世博士”,《尚書》也有“歐陽尚書學派”之說。
隋末唐初的歐陽詢,與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合稱“楷書四大家”。其代表作有楷書《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行書《行書千字文》《仲尼夢奠帖》,此外還有書法論著《八訣》。
北宋時期的歐陽修,號稱“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撰寫了《新五代史》,還曾與宋祁合著《新唐書》。歐陽修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是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其文論和創作實績,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對后世都產生了極大影響。
據《郡望百家姓》記載,歐陽氏望族居于渤???,即現在的河北省滄縣。如今歐陽姓是中國第一大復姓,歐陽氏后人遍布全國各地,湖北省枝江歐陽氏族為歐陽修長子歐陽發的后裔。
歐陽修
02 上官
上官姓出自羋姓,該姓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次子子闌。而羋姓源于軒轅氏,是上古黃帝第八世孫季連的后人,屬于以圖騰崇拜為姓的姓氏。
上官姓的源流單純,但來歷卻有兩種說法:其一,子闌官拜上官大夫,其子孫后代以祖先的官職為姓氏。其二,子闌的封地是上官邑(位于今河南省滑縣東南),他的后人以封地為姓氏。
秦滅六國后,楚國公族被迫遷往關中,上官氏遷徙至隴西上圭,即如今的甘肅天水,從此之后在天水發展成為望族。
至唐代時,上官氏已出現于中原的河南地區,并在河南的陜州(今河南三門峽陜縣)出人頭地。唐代文學家上官儀就是陜州人,他在唐高宗時期供職門下省,頗得李治的賞識與重用。
上官儀向李治建議廢后并奉命起草廢后詔書,李治的手段不如媳婦武則天,事情不了了之,但上官儀因此被武則天記恨,僅僅幾個月后,他和兒子上官庭芝以謀反的罪名被殺害,兒媳鄭氏和孫女上官婉兒被充入掖庭為婢。
上官婉兒自幼才智過人,后來得到武則天的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唐中宗李顯即位后,上官婉兒被立為昭容,但710年韋皇后奪權失敗,臨淄王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上官婉兒與韋皇后一同被殺。
03 皇甫
復姓皇甫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說皇甫姓源自姬姓,西周時有個高級武官名為皇甫,他的后代子孫繼承了祖先的姓氏。
第二種說法是西周后期宋戴公的兒子名叫充石,他曾率領軍隊打敗進攻宋國(國都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的一個北方小國,但不幸的是充石與兩個兒子全部戰死沙場。充石的孫子南雍陲為紀念祖父,以他的字“皇父”作為姓氏,因父與“甫”古時是通假字,后人又把姓氏改為了“皇甫”。
南雍陲的子孫后代在西漢中期遷居陜西,經過不斷地繁衍壯大,皇甫氏成為漢朝至魏晉時期西北的名門望族。其中有一支皇甫氏族人在涼州安定郡朝那縣扎根,涼州一脈在東漢時期誕生了不少名將。
皇甫規曾官至護羌校尉,他早年平定過叔孫無忌起義,后來又多次擊敗羌人,成功緩和了漢羌矛盾?;矢σ帲ㄗ滞r)與張奐(字然明)、段颎(字紀明)三位將領,不但字中都帶有“明”字,還都出自涼州,他們合稱“涼州三明”。
皇甫嵩是皇甫規的侄子,同樣也是漢末名將,他曾任北地太守,政績追平了父親皇甫節雁門太守的職位?;矢︶宰罡吖僦撂?,他的實力絲毫不比叔叔皇甫規遜色,既是平定百萬黃巾軍的頭號功臣,后來又在陳倉擊敗涼州叛軍,保全了關中之地。
04 令狐
據《百家姓》記載,令狐姓的源流單純,得姓始祖是晉國時期的高官魏顆,他因活捉秦國大將杜回有功,晉國君主賞賜其封地令狐(現今山西臨猗縣西邊一帶),魏顆的后代以封地為姓氏。
令狐氏溯源出自姬姓,周文王有個兒子名叫畢公高,畢公高有個孫子名叫畢萬,而令狐氏的得姓始祖魏顆則是畢萬的曾孫。
歷史上令狐氏的名人主要集中在唐代,初唐知名學者令狐德棻出身于敦煌令狐氏望族,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收集各類的典籍古書并組織人抄錄編寫,不但為盛唐文化的到來打下了基礎,更在中國文化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令狐德棻本身是一個非常博學的人,參與了史書、政書、律書等各方面典籍的撰述。他的著述中最有價值是《周書》,這是中國歷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是關于北周宇文氏建立周朝的紀傳體史書。
與令狐德棻同族的令狐楚政績顯赫,長年擔任地方節度使,也曾出任宰相,同時他還是詩人和駢文家,尤善四六駢文。令狐楚的駢文與韓愈的古文、杜甫的詩歌,在當時被公認為三絕。
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绹,也和父親一樣高中進士后步入仕途,也曾官至宰相以及擔任過地方節度使。唐僖宗時,令狐绹受封為趙國公。
這三位令狐氏名人,對于不少現代人而言相當陌生,大多數人是通過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而得知這一復姓的。令其實是多音字,命令的讀音是“mìnglìng”,而復姓令狐的讀音則是“línghú”。
電視劇中的令狐沖
05 諸葛
復姓諸葛起源于單姓“葛”,形成時間是在東漢末年,該姓氏的起源與秦末安徽符離(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人葛嬰有關。
葛嬰是由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的將領,曾立下赫赫戰功,但后來他因擁立楚國后裔襄疆為楚王,被陳勝殺害。漢文帝在位時,為葛嬰翻案并追錄歷史功績,還賜封葛嬰之孫為瑯琊郡的諸縣侯并世居于此(今山東諸城西南),葛氏后人遂將“葛”姓與地名合并改稱“諸葛”,這就是復姓諸葛的來歷。
諸葛氏的子孫后來遷徙至陽都(今山東沂南縣),而181年此地誕生了一個后來令該姓氏聞名天下的男子,他就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
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曾官至泰山郡丞,官職差不多相當于如今的副市長。而諸葛亮四歲時喪母,八歲時喪父,他由叔叔諸葛玄撫養長大。
諸葛玄曾為袁術的屬吏,官至豫章太守,但后來他的職位被人取代,諸葛玄便投靠了荊州劉表,十幾歲的諸葛亮也跟隨叔叔來到荊州。
諸葛亮以畢生精力輔佐劉備父子建功立業,在他去世后,其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繼續效忠后主劉禪,但父子二人均戰死沙場。
中國人的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會,氏族最核心女性的姓也是整個氏族的姓,而氏是從姓分支出來的。
氏族部落后來逐漸分散到各地,分支的后代除保留部族的姓之外,通常以封地、官職、爵位等作為稱號,這就是氏。例如,秦始皇嬴政是趙姓嬴氏,愛國詩人屈原是羋姓屈氏。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從西周時期開始,姓和氏的區別就幾乎不存在了,姓和氏的作用合二為一。
中國人的姓氏,幾千年來都是以單字姓氏為主,而復姓大多數是由單姓演變而來的,大致可以歸納為三種情況:
1,以封地為姓氏,文中提到的歐陽、令狐、諸葛等都是這種情況。
2,以居地為姓氏,如東郭、南宮、西門等復姓。
3,以官位或爵位為姓氏,如司馬、司空、司徒、太史等復姓都是由官職得來,而公孫、仲孫等則是由爵位得來。
在古代,姓氏可以“別婚姻”,標志后代的血緣關系,同姓的男女禁止通婚。姓氏還可以“別貴賤”,封地、進爵者一般都是作為統治階級的貴族,姓氏隨之成為一個人家族出身和社會地位的象征。
然而從古至今,姓氏始終不變的作用是維系宗族關系的根基,對于每一個中國人而言,了解探索姓氏的起源和發展,既是尋根之旅,也是尋親之旅!
4、即將消失的四個復姓,看看有你熟悉的嗎?
自夏啟代禹,公天下演變為家天下以來,宗族血緣就越發被我國先輩重視,而姓氏則成為了維系宗族血緣傳承的紐帶,成為了一個人落葉歸根的線索。
而在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之中,也誕生了無數姓氏,其中一些姓氏在歲月的浪濤中乘風破浪愈發壯大,有一些姓氏卻在不斷的沖刷和顛簸中幾近沉沙消失之境地。而以下四個姓氏雖然十分好聽,但卻已經到了快要消失的邊緣。

>>南宮
提到南宮這個姓,或許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在很多人的童年中出現的著名動畫片《神兵小將》里的主角,就叫南宮問天,聽起來十分霸氣。
但實際上南宮這個姓氏已經十分少見了,目前在我國的姓氏排行榜中排到了第558位,所有南宮姓人口加起來也不過1.3萬人左右,相比于其他大姓動輒千萬來說,已經十分之少了。
而南宮乃是我國傳統姓氏之一,源自于上古八大姓中的姬姓。在商代的時候,朝廷之中就有一個叫做“南宮”的官職,主要負責管理祭祀用具,在那個時代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差事。而負責這項職責的人,就干脆以“南宮”這個官職名作為姓氏,比如周文王的好友南宮適,就是商代南宮家族人的后裔。
>>司馬
司馬這個姓氏也算得上是“老熟人”了。在漢代就有司馬遷,三國又有司馬懿,宋代又出了個司馬光,司馬一家在歷史上十分聞名,但是到了現在,為人熟知的司馬族人卻已經十分稀少了,根據最新統計,司馬姓在百家姓中排名549位,人口僅為2.8萬人。
司馬本來是周朝的一個官職,主要掌管軍政和戰事相關的職責。根據《通志》記載,最早的姓司馬的人,原名叫做程伯休父,原來是上古大姓——風姓后人。在周宣王時期任職司馬,并且在戰場上屢立戰功,因此得周宣王的恩寵,專門為其賜姓“司馬”。
司馬家除了上述4人之外,譬如春秋齊國大將司馬穰宜也十分知名,還位列武廟十哲之中。另外司馬相如、司馬昭、司馬炎等人在歷史上也十分有名,他們的姓名聽起來也很好聽。
>>令狐
“令狐”這個姓,想必大家依然并不陌生,在金庸的著名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主角的名字就叫做“令狐沖”,聽起來就感到一股俠義之風,給人一種不懼世俗、敢打敢拼的感覺。
但令狐也已經是一個邊緣姓氏了,在姓氏人口排名中排在541位,總人口僅4.2萬人。春秋時期,晉景公旗下有一個叫做魏顆的小將,領兵上陣的時候面對秦國大將杜回亦毫不畏懼,排兵布陣井井有條,最終擊敗了秦國軍隊。
晉景公大喜,就將國內一個叫做“令狐”的地方賞給給魏顆作為食邑之地,后來魏顆的兒子魏頡就以父親的封地作為姓氏,由此而得姓“令狐”。而令狐一姓在歷史上的名人也頗多,譬如北周大將軍令狐整,唐朝副相令狐楚,唐朝宰相令狐绹等人都在各自的時代頗有建樹和名望。

>>皇甫
看過著名動漫《鎮魂街》的讀者對這個姓氏應該不陌生,動漫里面的最強鎮魂將的名字就叫做皇甫龍斗,擁有神武靈刑天,是《鎮魂街》當中的戰力天花板。
皇甫姓目前排名529位,全國范圍內其人口總數僅為5.3萬人,同樣十分稀少。在西周時期,有個諸侯名叫宋戴公,他有一個兒子叫做公子充石,字皇父。公子充石獲得自己的封地之后,他的孫子在后來就以公子充石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姓氏以表尊重和緬懷。
后來皇父一族為了避諱皇帝之稱,在西漢時期,名為皇父鸞的大臣就將使用跟父同音的“甫”進行替代,如此,皇父鸞成為了皇甫鸞,從此開枝散葉,生生不息。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皇甫姓人士有東漢大將皇甫嵩,曾經平定黃巾之亂,威震華夏。唐朝大將皇甫惟明,曾經擊破吐蕃作亂,名垂青史。明朝科學家皇甫仲和,曾經制作了渾儀、簡儀等等儀器用以觀星, 頗有成就,還曾經跟隨朱棣北征立下戰功,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結語<
而除了以上四個姓氏之外,在我國還有很多十分好聽而且有名的復姓,到了現在卻已經日漸衰微了,譬如公孫、百里、龍丘、呼延、淳于等等,都是十分好聽的姓氏。中華姓氏不僅僅只是一個代號,更是一種傳承,承載著中華民族最樸素的尚史思想,早已埋入了每個中國人的心中。